当前位置:通知公告>正文
2025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发布者:魏雪  发布日期:2025-07-03 查看:14 次
主要工作要求如下:
关于开展2025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主动适应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教高字〔2021〕4号)等文件要求,学校决定开展2025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课程育人关键环节、专业育人关键领域,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坚持示范引领,强化资源共享,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积极运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提升教学的数智化水平和育人实效,有效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申报条件与要求
(一)课程要求。
1.申报课程已纳入202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除外),并在申报截止日前至少经过两个教学周期(跨学期课程,至少开设两个学年或两个年度,其他课程至少开设两个学期)的建设和完善,且能够进行持续建设。
2.课程坚持守正创新,注重将课程建设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知识体系,教学内容对接产业转型需求,体现时代性、前沿性,能够有效支撑专业数智化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3.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能够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资源,并科学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体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体现思想性、实践创新性和专业特色,有效实现教书育人相统一,
4.课程注重教学方法创新,遵循OBE等先进教学理念,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及实施过程,注重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改革,构建高效教学模式,显著提升教学目标达成度,形成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成果和模式。
5.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办法完善,利用数智化手段多维度评价育人成效,育人效果显著,学生评教结果优秀,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良好,形成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展示成果,具有较强辐射推广价值。
(二)人员要求。
1.课程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也可由教学团队共同讲授。授课教师应为学校专任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
2.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近三年须承担教学工作,且为课程的主讲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教学效果良好。
3.课程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集体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实施,经常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和交流,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高。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包含课程负责人),鼓励团队吸纳思政课教师参与建设。
4.具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课程团队能够按照课堂教学改革要求进行课程建设,积极进行教育数字化变革,确保课堂教学改革实效。
5.往年已立项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不得重复申报;目前主持研究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尚未结项的,不得以项目主持人身份申报新课程。
三、建设任务
课程思政示范课要聚焦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适应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在“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下,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建设周期为一年,立项课程须在建设期内完成以下任务:
1.修订教学文件。新修订的教学文件要突出课程思政目标,强化价值引领,体现智慧教学设计,包括1份教学大纲、1份教案、1份配套课件。
2.建设数智化课程思政案例库。编制不少于10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案例需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与德育内容有机融合。鼓励使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工具,提升案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3.改革课程评价。制定课程最终的考核方案(试卷需为A、B卷),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法完善,能够有效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体现思政育人成效。
4.提交展现数智化融合的教学示范材料。提供10分钟说课视频(阐述课程思政设计理念与实施路径);1份教学设计样例说明,提供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40分钟课堂实录(须为真实教学场景,与教学设计样例说明匹配),体现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与成效。
5.落实数智赋能的课堂教学改革。根据学校《关于落实<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细则,提交课堂教学改革总结报告,总结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应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经验、效果与反思。
6.完成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共享。建设任务完成后,须配合教务科研处将课程资源提交至教科研平台课程思政建设专题,促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四、建设数量及申报名额
根据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任务要求,本年度拟建设20门,各学院不限申报名额,鼓励教师们积极申报。
五、材料提交
各学院请于2025年9月20日前提交《2025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申报书》(附件1)WORD版、PDF签字盖章版及相关支撑材料至教科研平台(https://sdor.kypt.chaoxing.com/),逾期不予受理。
六、其他事项
1.加强组织领导。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动员教师参与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进行数智化改革,鼓励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数智化课程思政新模式,同时规范遴选工作程序,确保课程质量。
2.严把质量关。各学院须对推荐课程的内容、教学活动和所有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对课程团队以及课程政治性、合法性、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申报信息准确、真实。
联系人:魏老师,联系电话:5397730。
附件:2025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申报书等
教务科研处
2025年7月2日
材料提交时间:
2025-07-03至2025-09-20
此次申报参与的项目类型如下,点击进入在线申报: